ManUx

The user is not like me!

《设计之下》读书总结

拖了很久的读书笔记总结,总算稍稍总结了一下。有些内容都已经开始模糊了,每次重新再看的时候,又会发现跟之前不一样的理解。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对《设计之下》交互部分进行总结,书中基于搜狐新闻客户端阅读圈,通过解释需求、交互模型、功能系统以及信息架构四部分,阐述了阅读圈从需求诞生到界面形成的整个设计思考过程。我基于书中的三个模型(交互模型、功能系统、信息架构),以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对阅读圈的设计重新思考并做了整理。

-------------------------------------------------------------------------------------------------

首先,个人觉得交互设计的价值在于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把需求和功能界面化,帮助用户以良好的体验完成目标。因此,整个笔记总结的思路也是沿着这一观点进行的。

我们很多时候拿到产品的需求说明书,总是无从下手,原因在于需求说明书只提到了产品需要有这样那样的功能,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需要这些功能,也就是我们并不知道产品背后的逻辑。不了解产品背后的逻辑,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用户需求在哪里。

1.交互模型

所以,在界面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梳理一下需求。于是我们就会用到交互模型。交互模型包括了交互的五要素(人、工具、动作、用户目的以及环境),我会把这五要素看成是产品设计的约束条件。以阅读圈这个产品为例,里面的人包括用户本身,好友,潜在好友。这些人在阅读圈(工具)里面看新闻,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觉得好的内容还会分享出去,好友之间看到大家分享的内容,还会相互评论,最终达到用户的目的——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用户的痛点在哪里。但是,我们抓住用户的痛点去设计,这个产品就一定能成功吗?并不见得。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客户端,它们都能解决用户的痛点,但不是每款都能成功。所以,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从商业的角度去理解产品。怎样才能让用户用我们的产品?要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设计上要关注用户黏性。结合产品的用户目的和商业目的,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同时满足这两个目的方案,也就是核心需求——增加用户的好友数量。如果用户的好友数量越来越多,那TA持续用这个产品的几率就会越大(解决商业目的);同时,好友越多,分享的内容也会越多,用户挖掘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几率也会越大(解决用户目的)。

因此,我们通过交互模型分析,得出了产品的核心需求。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围绕这一核心需求对功能进行细化?

2.功能系统

我认为,首先需要对核心需求进行分解。也就是我们能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需求。书中提到,一共有四种途径可以实现这一需求。1.用户通过新闻评论认识其他用户并加为好友 2.通过其他社交网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引入好友关系 3.系统数据挖掘并推荐 4.添加朋友的朋友

这四种方案,并不是可行性都相当高。所以,我觉得需要对它们的优先级进行评估。另外,评估了优先级后,我们可以有侧重地解决那些优先级高的途径,因为产品系统越庞大,就越难兼顾所有功能,必须有所舍弃。我认为评估标准是:1.用户通过这一途径增加好友的意愿 2.系统/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这些信息的难易程度。在考虑优先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同时考虑产品的辅助功能,以帮助更好地实现核心功能。最后,经过分析,我认为2、3、4三种途径都可以基于个人中心这一辅助功能进行拓展,而1这种途径则通过新闻内容页面来实现。

因此,我们就大致整理出阅读圈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和辅助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关系。

3.信息架构

接下来,就是信息架构的整理,实际上就是功能的内容细化,细化的关键在于时刻考虑功能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比如“评论者”这一要素需要有评论和姓名这两项内容。为什么需要有姓名?姓名可以提供该评论者个人页面的入口,增加被关注的可能性,而关注和被关注实际上就是产品的核心功能。

4.总结

其实,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这么有逻辑这么理性地得出设计的结论的。这里能分析地比较详细,主要也是因为书中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的结论了,我只是沿着书中的思路进行总结和整合。在实际设计中,更需要设计师与产品经理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师们的创造力。

-------------------------------------------------------------------------------------------------

另外,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作者把交互设计比作编剧,把操作流程比作剧情。电视剧剧情追求的是悬念不断、跌宕起伏,太平淡了就抓不住观众。但是产品所追求的”剧情“却恰恰与电视剧相反,流畅和平顺才是基本需求,用起来越轻松越抓得住用户的心。

以下是从书中总结的,如何使操作流程做到顺畅、平滑?

1.使用自然思维(不要以为用户总能理解设计师设计的页面层级和架构)

2.从生活中借鉴

3.从产品的实际场景出发,想用户所想,围绕目标和行为进行设计

4.让用户少费脑筋(层级多少很多时候不是衡量设计好坏的标准)


还有很多思考的不周全的地方,待到有了更深的理解再补充吧。









评论(5)
热度(4)

© ManUx | Powered by LOFTER